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各部门在实施中遇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径向市人才工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月26日
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发展、服务全链条体制机制,强化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紧紧围绕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主导,以大力实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八大计划”为抓手,推动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创新制造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我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4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约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8万人,技能人才约2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12万人;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比例达到8%以上;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70家以上,在站博士后达到70人以上。制造业人才资源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初步形成,制造业人才资源基本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逐步构建起与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协进”计划。构建产业和人才协同发展的人才引育工作新局面,坚持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加快出台《江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下一个十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建立以落实《江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目标,以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之间协同配套、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定期编制和发布江门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强化人才供需双方充分对接,增强引人育人精准性。围绕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据各市(区)制造业发展需要,推动各地制造业人才队伍差异化建设,加快培育支撑引领本地制造业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人才队伍。强化都市核心区的产业引领带动能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支持大广海湾经济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与海工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与智慧照明、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高端装备制造及精密制造等产业,加快培育支撑引领本地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着力推动生态发展区在纺织服装、电声器材等制造业领域的人才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加快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大力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进一步集聚高端技术、科技创新人才等资源要素,构筑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二)实施制造业重点企业人才“集聚”计划。发挥制造业重点企业人才引育示范带动作用,对制造业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支持。鼓励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享受高层次人才政策待遇。探索根据制造业重点企业对我市的贡献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政策支持,适当放宽人才政策条件、提高补贴水平、优化发放方式。积极对接我市重大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工业园区、制造业重点企业,建立“政府+园区+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人才政策申请、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探索在先进制造业实施“双引双招”联动计划,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协调推进,对制造业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带项目落户江门建立“一事一议”机制,开通制造业高端人才项目落地“绿色通道”。紧密对接“5+N”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支持条件成熟的制造业重点企业,参照省的做法组建产业人才联盟并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联盟的人才、技术、项目、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和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集群。
(三)实施高端人才“引领”计划。主动因应国际形势的调整变化,扩大引才视野,创新引才方式,实施更加稳健务实、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聚焦“5+N”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的制定工作,探索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高精尖缺”引才机制,引进能够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高端人才,强化对制造业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的支撑保障能力。探索实施“一地一特色”重大人才工程培育计划,积极引导各市(区)结合地方制造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积极提出“一地一特色”产业人才项目计划,择优给予重点扶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产业引才引智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办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江门行活动,以开展产学研究、专题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制造业高端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抢抓“双区驱动”机遇,积极对接广深港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与广深港澳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创新引擎企业等机构单位深化合作,推动五邑大学与港澳高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争取引进一批高端制造业科创项目。积极发挥“联络五邑”海外服务工作站的作用,落实科技部下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限的部署,全力做好外国高端人才资格认定工作,大力引进境外制造业高端人才。
(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引擎”计划。聚焦制造业集群强链行动,壮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和质量标准人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组织开展工程技术职称评审,为产业培育工程技术人才。推进职称牵引工程,开展梯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行动。瞄准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分领域探索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路线图,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扶持力度,定期收集博士、博士后人才需求和项目需求,加快青年创新研发人才的储备培养。打造区域性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企业发展平台,集聚优秀博士、博士后来江实施创新成果转化。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走进产业集群活动,引导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工业设计机构,着力引进培育制造业工业设计人才,提升企业工业设计水平。支持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企业参与省组织的生产性服务业专题培训教育,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专业化水平。
(五)实施技能人才“基石”计划。建立现代制造业职业岗位导向的江门技工培养制度,分层次培养制造业领域的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积极推动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开展招生即招工的“校企双制”技工培养,广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学徒制,落实企业学徒培训补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职工适岗技能培训、以工代训等。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经费补贴。继续创新“工匠讲堂”系列培训课程,持续开展“敬业江门·工匠讲堂”系列课程,大力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资源。积极建设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产业融合人才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多渠道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实施技工教育“青苗计划”,大力培育、选拔一批年轻、拔尖技能人才冲击世界技能竞赛。推动我市技工院校提档升级,支持江门市技师学院继续按照欧盟焊接标准培养国际焊工人才,把“中欧高技能人才培训合作示范学院”打造成为省级国际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引导我市高职院校与企业对接,支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华为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建立“南大机器人学院”。
(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赋能”计划。贯彻落实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工作部署,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江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江组通〔2019〕177号),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我市企业领导人员教育培训,将市属重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市委统战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团市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能组织开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管理人才专题培训。适当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群团组织的兼职比例,优化班子结构。针对有发展潜力和带头示范作用突出的初创企业经营者,开办创业加速营,帮助初创企业经营者提升素质能力。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引导,关心支持青年企业家成长,为青年创业者投身制造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实施人才评价“多元”计划。探索下放人才管理权限的有效方式方法,充分激发制造业企业在人才使用评价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市场导向,探索以薪酬作为衡量制造业人才紧缺程度的主要指标,制造业优秀紧缺人才可参照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关待遇。推动向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下放职称评审权,探索我市符合条件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树立大型企业自主评审典范。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先进制造业技能类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积极推动多元评价主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按“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三步走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开展。开展以国家职业资格职业工种为主的企业生产岗位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参加省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技术职称评审,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八)实施人才引育主体“激活”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人才资源配置效率。落实《江门市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按照“一园多区、离岸服务”总体布局,逐步构建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西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我市制造业引育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保障。建设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体系,打造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江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人力资源服务指数报告,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有效性。建立全市人才数据库,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对制造业重点人才实现人才“一人一档”精准管理和服务,全面掌握制造业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变化情况,掌握人才分布和人才流向,为我市引进制造业人才提供数据支撑。鼓励事业单位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导向作用,将待遇分配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向承担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关键核心技术等攻关任务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技术骨干人才倾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工作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强化人才政策研究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二)压实属地责任。各市(区)要在贯彻落实市级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争取出台力度更大、措施更优、服务更好的政策措施。发挥基层镇(街)密切联系工业园区和企业的优势,实施基层镇(街)“人才强基工程”,推行“一线工作法”,整合基层人才工作资源,实现人才服务“零距离”。落实资金保障,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实施稳定支持。
(三)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广泛宣传制造业人才政策和制造业人才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制造业人才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附件: